【紅柳枝烤肉、灌湯包、羊肉泡饃......西安鼓樓夜市,百種地道滋味】日落暮鼓后,晚風都帶著誘人的香味。灑金橋畔,羊肉泡饃飄香,如何掰饃從西周起就是學問。葫蘆雞起源唐朝,先煮再蒸后炸,皮脆肉滑。水盆羊肉是明朝崇禎年間的吃法。燒餅、肉夾饃、灌湯包,美食都有自己的故事。
西安鼓樓,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墻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處的西安鐘樓西北方約200米處。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鼓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樓之一。
一分利面館招牌菜式有“牛肉臊子面,油潑牛肉褲帶面,小炒泡饃,西紅柿雞蛋面”。
這里也曾經是西域各國外交使節的驛館駐地和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個高端平臺,唐朝政府在此設置了培訓外國使節習用漢儒文化的學館,當時皇城內禮部主客司衙署周邊街坊內西域大食國的伊斯蘭傳教士在此設館講學、布道,不同文明、多種文化相互間習用學研蔚然成風,主客司駐地的這條街巷便由此得名--“學習巷”。
烤串是每個夜市的標配!
臘汁肉夾饃是陜西省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傳統的陜西臘汁肉夾饃的制作方法包括鹵汁臘肉的制作(選料與刀工、腌漬風干、鹵肉)和白吉饃的制作。主要選用五花豬肉、面粉、高湯等原料加入各種香料和調味料加工而成。
八寶稀飯又稱八寶甜飯、八寶飯,陜西省特色傳統美食之一。
石家包子石家包子應該是大學習巷的“鎮巷之寶”了,他家的包子個大頂飽,比較賣座的有蔥肉包子、豆沙包子,尤其孜然肉餡的,吃起來有股烤肉的味道,一口下去香氣四溢,這種餡的包子在西安還是不常見的。
大學習巷人流量并不大,因為有著各式各樣的美食而顯得生活味道濃厚。這里屬于西安人眼中的“回坊”,但卻少了鼓樓回民街的煙火氣息。
# 直播:西安鼓樓夜市,千年歷史百種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