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驟停,如何把握“黃金四分鐘”?醫生示范!】判斷反應、胸外按壓,心臟驟停突發,“現場第一目擊人”如何正確搶救?藝人高以翔在節目錄制中心臟驟停不幸離世,目前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55萬,高強度、高壓力、過勞,成年輕人猝死重要誘因。若一分鐘內使用自動除顫儀,存活率達90%。目前,群眾性救護培訓的普及率僅為1.5%。
同濟大學附屬天佑醫院急診科的兩名護士徐婧婧、田珂配合直播間網友的提問再次拆解步驟,進行了CPR規范演示。而心內科醫生姜美娜也再次提醒網友們,盡量避免高強度、高壓力、持續過勞的工作狀態,一旦有心悸心慌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就診。
現場有一位女士正在詳細練習心肺復蘇術。
患者仰臥于硬板床或地上,如為軟床,身下應放一木板,以保證按壓有效,但不要為了找木板而延誤搶救時間;搶救者應緊靠患者胸部一側,為保證按壓時力量垂直作用于胸骨,搶救者可根據患者所處位置的高低采用跪式或用腳凳等不同體位;
胸外按壓時,要注意三點,1.患者體位、2.搶救者體位、3.確定按壓部位。
AED使用的場景首先必須是發生心跳驟停。“對于受過急救培訓的人來說,確認這個是很快的。先拍打、呼喚患者,確定他還有沒有意識,然后看胸廓判斷呼吸,在意識喪失、呼吸停止的狀況下就可以確認是發生心跳驟停了,需要使用AED除顫的同時配合心肺復蘇術。”
心臟驟停發生時,很多專家指出,在心跳驟停時,只有在最佳搶救時間的“黃金4分鐘”內,利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對患者進行除顫和心肺復蘇,才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辦法。然而,眼下在國內,AED的配備,還并不是那么普及,公眾對它的使用熟練程度與國外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同濟大學附屬天佑醫院急診科主任薛雯介紹,在最佳搶救時間的“黃金四分鐘”內,對患者進行AED除顫和心肺復蘇,有很大的幾率能夠挽救生命。
目前國內急性心梗的患者有1/3都是年輕人,這也和現在年輕人工作、生活壓力過大有很大的關系。
# 直播:心臟驟停,如何把握黃金四分鐘 #